以下為內人長新冠個案故事,這是我所知道長新冠最嚴重的個案,現在成了菁英診所的活廣告,若有人現在依然被長新冠所苦,建議可以參考一下,畢竟西醫不是萬能,自然醫學也許更適合治療長新冠。
第一次因新冠肺炎送內人到新竹台大就醫,此時內人已嚴重到無法走路,需坐輪椅,因病患眾多,醫生看了一下也沒問診,隨便開個感冒藥就要打發我們走,我詢問醫生內人是否需住院檢查打點滴,醫生直接回打點滴無效,先回去吃藥,讓我有點傻眼。我對醫生的回答不是很滿意,但一時間找不到其他理由反駁,只好先送內人回家。
回家吃藥後,內人狀況依然無改善,常上吐下瀉,還全身痠痛到無法睡覺,無論我如何按摩卻都無法緩解,讓我見識到這病的可怕。再過一天,內人症狀看起來像極了老人痴呆,反應遲鈍,幾乎快不認得人了,簡單的加法也算不出來,嚇得我趕緊再送內人就醫。我很慶幸當時做了第一個正確的決定,送內人去新竹馬偕醫院,而不是新竹台大,否則內人可能年紀輕輕就老人癡呆,家庭可能因此支離破碎!
經馬偕醫生做一系列檢查後,確定這癡呆的症狀是低血鈉所引起,需住院打點滴治療。幾天後內人終於恢復神智,讓我如釋重負,也打臉新竹台大醫生點滴無用論。內人雖恢復神智,但先前新冠症狀依然沒有改善,講話口齒不清無法與人溝通,走路困難、不穩易跌倒,吞藥丸能力喪失,嘴巴無法閉合易流口水,無法控制筷子吃東西,四肢痠痛到在床上哀嚎,吃醫生開的各種止痛藥完全無效!但我卻敏銳的觀察到,打完維生素B群點滴後,內人痛苦似乎有減輕,可以談笑風生。從文獻上來看,維生素B群對神經發炎的修復也是有幫助的。我跟醫生說打維生素B群點滴似乎可緩解疼痛,比止痛藥有效,醫生不置可否。一星期後,低血鈉危機確定解除,醫生建議出院,並建議去神經內科看診,畢竟內人的新冠症狀似乎跟神經發炎受損有關。
神經內科看完診後,醫生開了些鬆弛的藥,明顯治標不治本。此時我對西醫已不抱有任何期望,轉而找新竹知名的幾間中醫問診,如同慶中醫、簡君如中醫等。遺憾的是,吃了一、二星期的中藥,依然無任何改善,我簡直快崩潰了!至此,我心中只有一個想法,就是帶內人去醫院打維生素B群點滴,至少之前在馬偕醫院打維生素B群點滴多少有減輕內人痛苦。
天無絕人之路,我很慶幸此時做了第二個正確的決定,送內人去台北菁英診所打黃博士調配的點滴,內容物包括: 維生素C、維生素B群、鎂、硫辛酸等。幾乎把對神經有幫助的成分全用上了!打完第一次點滴1小時後,內人竟從病息奄奄變得生龍活虎,談笑風生,新冠症狀突然間好了快80%,讓我大感震驚!不得不欽佩自然醫學的神奇!爾後打了數次點滴後,內人病況漸入佳境,搭配黃博士建議的營養食品與運動,內人數月後終於恢復如初。
我很慶幸平日有接觸各方面的醫學或養生資訊,也慶幸有理工科出身的工程師背景,在面對病情時才有辦法做出一連串正確的決策,否則若一昧地相信西醫,我內人迄今可能仍被長新冠所苦,生活難以自理。我一直認為余天的女兒其實應該不至於如此年輕就香消玉殞,若當時不要如此執著於西醫治療的話。
在這段照顧內人新冠肺炎的時間,尤其是在新竹馬偕醫院與內人關押在同一病房ㄧ星期的過程中,原本醫院也認為我應很難倖免於被傳染新冠肺炎,想不到從出院迄今,我完全沒有被內人傳染新冠肺炎,靠的就是另一篇「新冠肺炎處方彙整」。一堆人因要防新冠肺炎,跑去打新冠疫苗,說可防重症,但事實上常事與願違。其實最好的方法就是阻絕病毒於境外,或是在病毒量在身體還不大時積極處理,讓新冠肺炎完全沒有坐大的機會,這才是上策。已有醫生確認新冠疫苗的刺突蛋白對人體的危害,也常聽到周邊朋友誰因為打了疫苗,引發心肌炎、血栓、中風、癌症、無意識昏倒、易疲勞、猝死、身體變差等不勝枚舉。奉勸還想繼續打新冠疫苗的人要三思,因為解方很多,不見得要冒生命危險選擇打新冠疫苗。
以下文章轉載自 菁英診所 自然醫學 黃昱喆醫學博士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,截至2023年5月28日,全球已超過7.67 億確診新冠病毒病例和超過690萬因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病例;而台灣目前為止約有250多萬人確診,隨著確診人數增多,及病毒型態不斷演化,感染後新冠病毒康復後仍有身體不適患者也逐漸增多。
長新冠個案故事
賴小姐去年7月時不慎確診新冠病毒,康復後的陸續出現失智前兆症狀,咬合關節僵硬無法閉合,造成進食說話困難,左側肢體反應變慢,行走200公尺就必須需要休息,全身疼痛,當時住院打點滴及維生素B群情況都未能改善。
於是賴小姐向醫師尋求協助,評估症狀疑似長新冠引起的慢性神經發炎,造成血腦屏障受損導致,給於薑黃、維生素D3,及靜脈營養點滴,控制發炎狀況,賴小姐在接受營養建議一個月後,已經可以順利進食,也能表達說話,現在已能煮飯恢復正常生活了!
何謂長新冠(long COVID)
長新冠是在感染新冠病毒病毒後,所遇到一系列新的、復發或持續的健康問題。大多數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會完全康復,但目前國際上研究指出大約10%至20%的人,會在疾病復原後,身體開始出現一系列不適現象,為期可能幾周甚至到幾個月以上,這些造成身體的影響統稱為新冠後遺症(post COVID-19 condition)或長期新冠(long COVID)。
長新冠的症狀
患有長新冠人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症狀,這些症狀可能會在感染後持續數週、數月甚至數年,有時症狀甚至會消失並再次出現。根據流行病指揮中心指出,本國人常見九大後遺症,分別為呼吸道、掉髮、紅疹、憂鬱、焦慮、失眠、心悸、胸痛、腦霧等神經認知功能症狀。
長新冠高危險群
確診新冠肺炎,根據研究指出若有符合以下條件,就有可能較高的機率發生長新冠。
- 年長者
- 新冠肺炎症狀嚴重,例如住進加護病房或有使用呼吸器
- 確診第一周有超過5種以上的新冠症狀,如發燒、喉嚨痛、流鼻水、嗅味覺異常、關節痠痛等
- 50-60歲的女性
- 確診新冠肺炎的同時,身體有其他疾病的感染
- 長期抽菸和酗酒
- 慢性疾病:糖尿病、高血壓、肥胖、心血管疾病、慢性腎臟病
- 確診期間抽血數值異常:淋巴球低下、血小板低下、d-dimer,LDH,Troponin 過高、CRP,Ferritin,IL-6過高、凝血功能異常
造成長新冠症狀的生理機轉
感染新冠病毒後,有部份的人會因為感染導致病理生理變化,引起免疫系統失調、發炎性損傷等後遺症,其機轉如下:
▶ 肺部
- 自由基和發炎因子過多,傷害血肺屏障
- 異常凝血狀態,提高肺部血栓風險
- 過高IL-6和IL-8,提高肺纖維化風險
▶ 腦部
- 慢性神經發炎,造成血腦屏障受損
- 自律神經失調,提高腦部血栓風險
- 長期異常免疫反應,造成慢性神經受損
▶ 心血管
- 慢性過度發炎,提高心肌炎風險
- 血管內皮細胞受損,提高血管動脈硬化風險
- 長期異常免疫反應,提高心臟纖維化風險
▶ 神經肌肉
- 多處神經發炎
- 粒線體訊號異常,使得肌肉與肌膜受損,造成肌少症
▶ 免疫系統
- 細胞激素風暴,造成多重器官損傷及衰竭的風險
▶ 精神心理層面
- 免疫系統攻擊額葉,造成注意力、記憶力下降,產生所謂腦霧的風險
- 感染後的腦部急性發炎,提高憂鬱、失智前兆的風險
長新冠錯綜複雜,三方著手解決根本
確診後若出現以上症狀,就要注意可能已經有長新冠的現象,由於長新冠症狀多元,需從多重方向進行分析,建議要尋求醫療協助。
降低發炎和平衡免疫系統
降低失衡的免疫對身體個多的傷害提高粒線體功能
改善疲勞,並提高各個器官組織的修復能力修復受損的器官組織
緩解長新冠對各個器官組織造成傷害而產生的症狀
正確補充營養素,重建身體機制平衡
降低發炎和平衡免疫系統
- 魚油Omega-3:降低過多的細胞激素與發炎因子
- 維生素D3:提高輔助型T細胞,平衡免疫系統
- 薑黃素:降低過多的細胞激素與發炎因子
- 多酚類:降低體內過多的自由基與氧化壓力
提高粒線體功能
- CoQ 10:提高粒線體中電子傳遞鏈的能力,增加能量ATP
- 肉鹼:把長鏈脂肪酸運送到粒線體,產生能量ATP
- B群:幫助粒線體中的檸檬酸循環,產生能量ATP
修復受損的器官組織
- 鎂:幫助血管擴張,提高血管內皮細胞功能
- 精氨酸:幫助血管產生一氧化氮,降低血管發炎與鈣化,清除自由基
- 肉鹼:降低細胞激素與自由基對肺部的傷害,也能提高肺活量
- 纖維/益生菌:維持腸道菌叢平衡,穩定腸道的免疫系統,減少因菌叢失衡產生的內毒素,降低體內發炎風險
- DHA:修復血腦屏障與腦部神經細胞,降低神經發炎
- 磷脂絲胺酸:修復腦部神經細胞的細胞膜,並維持腦部神經傳導的穩定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