內人長新冠的艱辛歷程:從絕望到重生
這是我所知最嚴重的長新冠案例之一,如今內人已成為台北菁英診所的活見證。若有人仍深受長新冠之苦,或許可以參考這段經歷。畢竟,西醫並非萬能,自然醫學或許才是長新冠治療的關鍵轉機。
一場突如其來的浩劫
內人確診新冠後,病情迅速惡化,不僅全身無力,甚至無法行走,只能依靠輪椅移動。我第一時間送她至新竹台大就醫,然而醫院擠滿病患,醫生僅匆匆看了一眼便開了感冒藥,連基本的問診都沒有。我詢問是否需要住院或打點滴,醫生卻直接回應:「點滴無效,先回家吃藥。」這樣的草率處置讓我極為不安,但一時也無從反駁,只能暫時將內人帶回家。
回家後,內人狀況未見好轉,反而加劇。她頻繁上吐下瀉,全身痠痛難耐,連睡眠都受到嚴重影響。我試圖透過按摩減輕她的痛楚,卻絲毫無效,這時我才真正體會到這場病的可怕之處。
更令人驚恐的是,翌日內人竟開始出現類似老人痴呆的症狀——反應遲鈍,甚至連家人都快認不出來,簡單的數學計算也無法完成。我意識到情況不對勁,立即將她送往醫院,這一次,我選擇了新竹馬偕醫院,而非台大。事後回想,這是我做出的第一個正確決定,否則內人很可能會因為延誤治療,年紀輕輕就陷入癡呆狀態,一輩子需人照顧。
尋找希望的光芒
馬偕醫院的醫療團隊進行了一系列檢查,最終確診內人的痴呆症狀是「低血鈉」所致,需立刻住院並接受點滴治療。數日後,內人的神智逐漸恢復,這讓我鬆了一口氣,也狠狠打臉了台大醫生「點滴無效」的說法。
然而,雖然她的意識清醒了,但新冠後遺症依然嚴重——語言含糊不清、步履蹣跚,甚至無法穩穩拿起筷子進食,吞嚥藥丸也成了難題。此外,嘴巴無法完全閉合,時常不自覺流口水,四肢疼痛難忍,每天躺在床上哀嚎。最令人沮喪的是,即便服用了醫生開立的各類止痛藥,竟毫無效果。
但我敏銳地察覺到一個細節:每當內人接受「維生素B群點滴」後,疼痛似乎會有所緩解,甚至能夠談笑風生。我查閱相關文獻後發現,維生素B群確實有助於神經發炎修復。我向醫生反映這一發現,醫生卻僅淡淡回應,並未採取任何進一步行動。一週後,內人的低血鈉問題確定解除,醫院建議出院,並推薦至神經內科進一步診治,因為內人的症狀顯然與神經發炎受損有關。
西醫束手無策,中醫未見成效
神經內科診斷後,醫生僅開立了一些鬆弛劑,然而這些藥物只是短暫緩解症狀,並無法真正解決問題。此時,我對西醫的治療方式已不再抱有太大期望,轉而尋求中醫的幫助。我帶內人前往新竹幾間知名中醫診所,如同慶中醫、簡君如中醫等,希望能透過中藥調理身體。
然而,經過一兩週的中藥調養,內人狀況依然毫無起色。此時,我心中只剩一個念頭——只要能減輕她的痛苦,即便無法根治,也要設法讓她接受更多維生素B群點滴,畢竟之前在馬偕醫院的經驗已經證明這樣做確實有效。
決定性的轉折:自然醫學的奇蹟
天無絕人之路,就在這時,我做出了第二個正確的決定——帶內人前往台北菁英診所,接受黃博士調配的「神經修復點滴」。
這款點滴的配方涵蓋了所有可能有助於神經修復的成分,包括維生素C、維生素B群、鎂、硫辛酸等。令人驚訝的是,僅僅在打完第一劑點滴後的一小時內,內人竟從病懨懨的狀態變得生龍活虎,不僅能談笑風生,連新冠後遺症都減輕了近八成!這樣的效果讓我震驚不已,也對自然醫學的潛力產生了全新的認識。
隨後,內人連續接受了數次點滴治療,並搭配黃博士建議的營養食品與適當運動,病情逐漸好轉。數月後,她終於恢復健康,回到了從前的生活狀態。
最後的省思
回首這段歷程,我深感慶幸自己平日關注醫學與養生資訊,也慶幸自己具備理工背景,使我能夠在關鍵時刻做出一連串正確的決策。若當時我們選擇完全依賴西醫,內人可能至今仍深陷長新冠的折磨,甚至難以自理生活。
事實上,我始終認為,余天的女兒或許不至於如此年輕香消玉殞,若當時能夠嘗試更多元的治療方式,也許結局會有所不同。
此外,這次的經歷也讓我更加警覺疫苗的風險。許多人相信新冠疫苗能預防重症,卻往往事與願違。事實上,最好的防護方法是從根本上杜絕病毒,或在病毒量尚低時積極處理,讓它無法壯大。已有醫學報告指出,新冠疫苗的刺突蛋白可能對人體造成長期傷害,諸如心肌炎、血栓、中風,甚至猝死等案例屢見不鮮。因此,我奉勸仍在考慮繼續接種疫苗的人,務必三思而行,畢竟,治療與防護的方法有很多,不必將健康賭在單一選項上。
希望這段經歷能夠幫助仍受長新冠折磨的人,找到適合自己的康復之路。
以下文章轉載自 菁英診所 自然醫學 黃昱喆醫學博士
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,截至2023年5月28日,全球已超過7.67 億確診新冠病毒病例和超過690萬因感染新冠病毒死亡病例;而台灣目前為止約有250多萬人確診,隨著確診人數增多,及病毒型態不斷演化,感染後新冠病毒康復後仍有身體不適患者也逐漸增多。
長新冠個案故事
賴小姐去年7月時不慎確診新冠病毒,康復後的陸續出現失智前兆症狀,咬合關節僵硬無法閉合,造成進食說話困難,左側肢體反應變慢,行走200公尺就必須需要休息,全身疼痛,當時住院打點滴及維生素B群情況都未能改善。
於是賴小姐向醫師尋求協助,評估症狀疑似長新冠引起的慢性神經發炎,造成血腦屏障受損導致,給於薑黃、維生素D3,及靜脈營養點滴,控制發炎狀況,賴小姐在接受營養建議一個月後,已經可以順利進食,也能表達說話,現在已能煮飯恢復正常生活了!
何謂長新冠(long COVID)
長新冠是在感染新冠病毒病毒後,所遇到一系列新的、復發或持續的健康問題。大多數感染新冠病毒的人會完全康復,但目前國際上研究指出大約10%至20%的人,會在疾病復原後,身體開始出現一系列不適現象,為期可能幾周甚至到幾個月以上,這些造成身體的影響統稱為新冠後遺症(post COVID-19 condition)或長期新冠(long COVID)。
長新冠的症狀
患有長新冠人可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症狀,這些症狀可能會在感染後持續數週、數月甚至數年,有時症狀甚至會消失並再次出現。根據流行病指揮中心指出,本國人常見九大後遺症,分別為呼吸道、掉髮、紅疹、憂鬱、焦慮、失眠、心悸、胸痛、腦霧等神經認知功能症狀。
長新冠高危險群
確診新冠肺炎,根據研究指出若有符合以下條件,就有可能較高的機率發生長新冠。
- 年長者
- 新冠肺炎症狀嚴重,例如住進加護病房或有使用呼吸器
- 確診第一周有超過5種以上的新冠症狀,如發燒、喉嚨痛、流鼻水、嗅味覺異常、關節痠痛等
- 50-60歲的女性
- 確診新冠肺炎的同時,身體有其他疾病的感染
- 長期抽菸和酗酒
- 慢性疾病:糖尿病、高血壓、肥胖、心血管疾病、慢性腎臟病
- 確診期間抽血數值異常:淋巴球低下、血小板低下、d-dimer,LDH,Troponin 過高、CRP,Ferritin,IL-6過高、凝血功能異常
造成長新冠症狀的生理機轉
感染新冠病毒後,有部份的人會因為感染導致病理生理變化,引起免疫系統失調、發炎性損傷等後遺症,其機轉如下:
▶ 肺部
- 自由基和發炎因子過多,傷害血肺屏障
- 異常凝血狀態,提高肺部血栓風險
- 過高IL-6和IL-8,提高肺纖維化風險
▶ 腦部
- 慢性神經發炎,造成血腦屏障受損
- 自律神經失調,提高腦部血栓風險
- 長期異常免疫反應,造成慢性神經受損
▶ 心血管
- 慢性過度發炎,提高心肌炎風險
- 血管內皮細胞受損,提高血管動脈硬化風險
- 長期異常免疫反應,提高心臟纖維化風險
▶ 神經肌肉
- 多處神經發炎
- 粒線體訊號異常,使得肌肉與肌膜受損,造成肌少症
▶ 免疫系統
- 細胞激素風暴,造成多重器官損傷及衰竭的風險
▶ 精神心理層面
- 免疫系統攻擊額葉,造成注意力、記憶力下降,產生所謂腦霧的風險
- 感染後的腦部急性發炎,提高憂鬱、失智前兆的風險
長新冠錯綜複雜,三方著手解決根本
確診後若出現以上症狀,就要注意可能已經有長新冠的現象,由於長新冠症狀多元,需從多重方向進行分析,建議要尋求醫療協助。
降低發炎和平衡免疫系統
降低失衡的免疫對身體個多的傷害提高粒線體功能
改善疲勞,並提高各個器官組織的修復能力修復受損的器官組織
緩解長新冠對各個器官組織造成傷害而產生的症狀
正確補充營養素,重建身體機制平衡
降低發炎和平衡免疫系統
- 魚油Omega-3:降低過多的細胞激素與發炎因子
- 維生素D3:提高輔助型T細胞,平衡免疫系統
- 薑黃素:降低過多的細胞激素與發炎因子
- 多酚類:降低體內過多的自由基與氧化壓力
提高粒線體功能
- CoQ 10:提高粒線體中電子傳遞鏈的能力,增加能量ATP
- 肉鹼:把長鏈脂肪酸運送到粒線體,產生能量ATP
- B群:幫助粒線體中的檸檬酸循環,產生能量ATP
修復受損的器官組織
- 鎂:幫助血管擴張,提高血管內皮細胞功能
- 精氨酸:幫助血管產生一氧化氮,降低血管發炎與鈣化,清除自由基
- 肉鹼:降低細胞激素與自由基對肺部的傷害,也能提高肺活量
- 纖維/益生菌:維持腸道菌叢平衡,穩定腸道的免疫系統,減少因菌叢失衡產生的內毒素,降低體內發炎風險
- DHA:修復血腦屏障與腦部神經細胞,降低神經發炎
- 磷脂絲胺酸:修復腦部神經細胞的細胞膜,並維持腦部神經傳導的穩定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